提问:世间常有“企业寿命三十年”的说法,企业能否突破自身成长的上限,您觉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?
稻盛和夫:我觉得企业的发展还是有上限的。虽然经营者本人希望企业永续发展,但企业变大以后,成长就会停滞,进而衰退,这是自然的法则。
至于这个上限,是销售额5000亿日元,还是10000亿日元,这点我不清楚,但成长总会钝化,或早或晚企业都会走上衰退之路。
不过,到那时候,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就会显现。这种差异体现在经营者的思想,或者说是企业风气、企业文化方面。也就是说,企业哲学的不同,会带来企业之间的差异。
提问:也就是所谓的经营理念吗?
稻盛和夫:是的。我年轻时艰辛创业,当时公司很小,我总是抱着深刻的危机感,担心不知何时公司会破产,或许会让员工露宿街头。
虽然我不断对员工诉说:“要把公司做好,要让大家幸福。”但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不安。而正是这种危机感转为动力,促使我拼命努力。
经营者都是很努力的,但结果不同。我认为,其中存在着某种规律。
比如说,在经营、判断的时候,如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,就不可能顺利。
如果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,遵守社会规范,社会就会支持,企业就可存续;相反,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,突出企业的利己主义,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。企业要想长久发展,这一点是基本。
的确,善用战术、聪明机智的经营者或许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,但如果脱离社会的规范,企业不可能存续。
在资本主义社会中,虽然存在弱肉强食的一面,但实际上,拼命努力地遵守社会规范的企业会存续,脱离社会规范的企业则被淘汰。我认为,这一“适者生存”的法则是存在的。
提问:再深究下去的话,就关系到公司为何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了。
稻盛和夫:最近,有不少企业因舞弊丑闻导致经营恶化。因此,企业有没有明确的经营哲学,公司内部的员工能不能实践这个哲学,并互相确认这个哲学有没有认真贯彻,是很重要的。
21年前,我在参与通信事业时,也曾反反复复地叩问自己“究竟为什么要参与,参与的动机是什么”,不断地自我确认。
当时NTT的长途电话业务与本地业务依然一体运行,它在内部没有改革的情况下被民营化,但其巨大的垄断地位依然纹丝不动,它是在扭曲的市场状态下被拖入竞争的。
而我创建第二电信(DDI)的目的很纯粹,就是因为日本的通话费用高得离谱,无论如何要把它降下去,就这一个念头。
单单是出于野心和奢望、为了盈利才进军通信事业呢?还是为了向垄断企业正面挑战,无论如何也要降低国民的通话费用呢?
这样的理念之差,我认为,对于企业能否长期存续,影响是重大的。
提问:从这个意义上讲,抓住世人的需求,为社会做贡献,因此无论如何都要让新事业成功,经营者这种强烈的意志就变得非常重要。这就是所谓的斗争心吧。
稻盛和夫:的确如此。赤手空拳创建的DDI,随时都有可能让员工流落街头,这种危机感点燃了我的斗争心。当时真是不分昼夜地干,连花时间睡觉都觉得可惜,但我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。
我认为,缺乏正面意义上的斗争心的人,不适合当经营者,这样的人只能让员工陷于不幸。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,就胜任不了经营者的职务。
无论多么激烈的体育比赛,都需要不亚于任何人的、强烈的斗争心。
比如格斗等剧烈的赛事,只要精神上稍有疏忽,或稍有怯意,就会全盘皆输。
经营与此相同。
提问:日本企业间的TOB(股份公开收购)交战等,是以往的日本少见的,企业间的竞争可谓是斗争心全开,越来越激烈了。
稻盛和夫:为了在自然界里求生存,激烈的斗争心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是,斗争心应该朝向何处,这一点是经营者容易搞错的。斗争心面向的对象,绝对不是竞争对手。
当然因为是商界,在同行的竞争中必须胜出。但是,在这之前,在商业丛林中,首先自己必须拼命求生存。不是为了摧毁对方而战斗,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斗。
提问:击溃对手,只求自己存活。但生态系统一旦崩坏,最后连自己也会枯死。
稻盛和夫:企业间的竞争不是“弱肉强食”。“适者生存”才是真理。消亡的企业不是败给了竞争对手,而是对瞬息万变的环境,没能很好适应,仅此而已。
为了成为“适者”,就必须咬紧牙关,拼命努力。“干旱这么持续的话,枯萎不可避免”,如果这样想,那就完了。
“价格下降这么多的话,电视机就没得赚了”,因此而放弃的企业与“即使这样,我们也要靠电视机活下去”——拼搏努力的企业,两者的结果完全不同。
无论对手是谁,缺乏顽强生命力的企业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。
提问:企业的舞弊丑闻和违法违规的事件接连不断地曝光,您觉得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稻盛和夫:根本的原因在于无止境的、不予抑制的欲望。换句话说,就是失却了谦虚的品格。
驱使企业经营者奋斗的原动力,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大、更好的强烈的意志和满腔的热情。再往根源处说的话,还是人的欲望,强烈的愿望。
足够的欲望,再加上才能与才智,方能把事业运转起来。这一点,不仅对企业这个集合体适用,而且今天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各种学问和科学技术的发展,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,无不如此。
但是,初期的资本主义是非常朴素、非常扎实的,它的旗手们都是谦敬的新教徒。他们生活俭朴,崇尚劳动,他们把经济活动获得的利润都用于社会的发展。他们认为,自由的经济活动能够获得许可,前提是遵守严格的精神和伦理的规范。
提问:但是,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变样了。
稻盛和夫:是啊。有人甚至扬言,持有强烈的、贪婪的欲望才是美德。“想要赚得更多”“想要成为更大的富翁”,这种贪欲之心无限度地膨胀。然而,无止境的贪欲,必然会走向破灭。
有才华、有智慧、有干劲、年轻有活力,最近有不少这样的企业经营者,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而成功后,他们就越来越自信,欲望也随之扩展。
不知不觉中自信变成了自大,不知天高地厚,自我表现欲也越来越膨胀,以致刹不住车。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不可以做,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,结果染上恶习,自取灭亡。
为了人类的进步、社会的进步、企业的发展,人的欲望是必要的。在今天这个社会中,我不会劝大家谨小慎微,墨守成规。但是,贪婪无度是不行的。
欲望这个东西,当它过度、过剩时,是非常恐怖的,它足以把人类从这个地球上抹掉。发展的引擎,完全可能成为毁灭的引擎。
正因为社会充满漩涡般的欲望,所以我们人就必须懂得知足。即使自己拼命努力,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成功,但是,要意识到,这份成功不是自己一个人努力的结果,而是在许多人的帮助之下才取得的,因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。
感谢之余,心中就会掂量,公司如此一帆风顺,真的是好事吗?其中没有问题吧?有没有做过头的地方呢?
这时候日本人特有的“惶恐之心”就会油然而生。于是可能会踩一下刹车。我认为,具备这样的谦虚之心,才是让成功得以延续的条件。
提问:忘却知足,不再踩刹车,您认为原因是什么呢?
稻盛和夫:“作为人应该有的姿态是什么;作为人,什么事可以做,什么事不可以做”,学习这种最基础的道德观、伦理观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。我认为,原因就在这里。
像我这样的老人,出生、成长于战争以及战后日本最贫穷的时代。无论是国家、社会还是家庭都非常贫困。在家里,很少一点东西也必须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分享,日子才能过下去。那时如果只强调“我呀我呀”的话,一家人是无法和睦相处的。
这不是通过什么道理,而是从严酷的环境中,学会了谦虚。在社会中,独自一人是无法生存的。如果不与周围人协调协作,就无法构建和平的社会,这是我从贫穷中学到的。父母以及学校的老师也会反复地传授这个道理。
但是战后,在学校这个教育场所,却不再教授这种伦理道德了。随着社会的富足,一样东西要与家人一起分享,这种现象消失了。
相反,自由、随意、我行我素,说得极端点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这些都被允许了。“不可抑制自己的天性;不必顾忌他人的反应,按照自己的想法,一意孤行地干下去也行”。学校教的就是这一套。
社会有所谓的规则、规矩,既然是社会的一员,就必须自觉地遵守,然而这也被放到了次要位置。伦理道德成了人们敬而远之的东西,它的重要性不再受人关注。这样长期积累到今天,丑恶的事情就一下子喷发了出来。
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。生活富足了,代价却是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。“还是贫穷好,受苦好”——我丝毫没有说这话的意思。但因为富足而丧失了重要东西的话,那么我认为,必须通过教育加以弥补。
提问:所谓企业价值,就是股票的总市值。这样的思维方式引发了活力门事件。企业价值有必要重新追问、重新定义。
稻盛和夫:所谓企业价值,是指这个企业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,被人们所需要,这是第一条件。贡献社会是企业价值的源头。
雇用许多员工,确保员工的饭碗;提升收益,通过纳税的形式回馈社会;包括购买我们产品与服务的客户和交易商、供应商在内,让更多的人觉得这家企业值得尊重,值得欢迎。本来,这些才是所谓的企业价值。
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,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有股价。不过,看看最近的股市,有这样的现象:那些业绩不增长,不纳税,对就业也没什么贡献的企业,只依靠未来可能会发展这种预期,引发股价暴涨。
把高股价当作好事,不断进行股票分割,巧妙提升股价,人为操作股价。当然,股票的市值的确表明了企业的资产价值,但它不代表企业本身的价值。
“把总市值做大就是企业经营”,一部分年轻的经营者这么说。于是“总市值经营”等词汇应运而生。但是,我认为这是不对的。
如今的证券市场已然成为金钱游戏的舞台,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上涨的话,自己就能获利,格局就这么狭隘。所以,股价和经营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两个问题。
稻盛和夫: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,好比一出规模宏大的电视剧。这是一个剧场,在这个剧场里,我只是偶尔担任了创建京瓷这家公司的角色,扮演了京瓷这家公司的社长。
但是,这个角色并不是非“稻盛和夫”不可,只要能扮演这个角色的人都行。而我只是偶然被选中而已。
今天我扮演了主角,但在明天的剧集中,别的人也可以演主角。尽管如此,我却总是强调“我呀我的”。我想,这就是“自我”,也就是自己的欲望膨胀的根源。
自己的才能、自己的能力不可以私有化。老天偶然看中我,赋予我这个“存在”某种才能,目的是让我将这种才能用于为社会、为世人做贡献。
如果我将这种才能用于为自己谋利益,就会受到天罚。仅仅是老天偶尔给予了我这份才能,偶然让我经营了京瓷这家公司。
因此,如果我自以为是,自我膨胀的话,那就必将招致毁灭。当我意识到这点以后,我一路走来的人生,就成了一个不断与自己的私欲斗争的历程。
良心与私心,真我与自我,每天都在争斗,这就是我们心灵的状态。
在这个争斗中,一个人如果私心占了上风,做了自我的奴隶,那么,这个人将会玷污自己的晚节,搞垮自己的企业。
为了员工,为了员工的家人,为了股东,为了客户,为了供货商,或者为了当地社会,为了国家,把企业经营好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大家要把自己心中存在的私心私欲搁置在一边,否则,公司的基业长青是不可能的。
推荐砺石创始人的商业专栏
《平凡的商业思考》是砺石咨询、砺石创始人平凡先生在砺石学堂新开通的一个商业专栏。在这里,平凡先生不仅会分享他在企业管理领域的思考,也会分享他在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哲学、教育、旅行、职业生涯规划与投资等方面的见解。欢迎各位长期关注砺石商业评论的读者朋友们订阅报名。
推荐砺石创始人的1对1咨询
《平凡的1对1咨询》是砺石咨询、砺石商业评论创始人平凡先生为企业家朋友提供的1对1咨询服务。此次1对1咨询,平凡老师主要从“系统管理”的角度,为创业者提供搭建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科学建议,另外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,针对商业模式、产业研究、战略规划、战略执行、组织、品牌、人力资源管理、领导力与市值管理等细分领域给予具体性建议。
▼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开通《平凡的商业思考》专栏。